《刁觀點專欄》在世報民意論壇以時事畫評調侃世局,天馬行空中儘量保持中立客觀,留予正反兩方表達意見空間。今在此blog轉貼兩則投書,盼進一步刺激思考。
聯軍襲擊利比亞,是強權推動公理嗎?
(轉貼文章-1)
聯軍襲擊利國 強權推動公理
【萬沐(加拿大) 3/27/11世報民意論壇】
人們在談到社會問題或國際問題的時候,往往要用一句話:「有強權,沒公理」。其實這是一個悖論,其危害一是將世界正義一口否決,危害二則是將強權和正義對立。
強權者,霸權也。強權的背後固然有單方意志的成分,如果這種單方意志的背後是恃強凌弱,那是應該譴責的。但如果是行俠仗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則是應該額手稱讚、大書而特書的。
此次法、英、美、加等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就是值得肯定的正義行為。利比亞狂人以飛機導彈屠殺平民,激起國際社會公憤。聯軍應阿拉伯世界及非盟的要求,執行聯合國決議,出動戰機軍艦打擊這個獨夫民賊,可謂順天應人,好雨當時。但國際社會卻有為獨裁背書站台者指責聯軍是為了石油、為了扶持親美政權等意圖抹黑之。
請想,格達費繼續當政會影響到西方國家採購石油嗎?況且利比亞的石油僅占全球石油的百分之二;另外,如果此次設立禁飛區行動是為了扶持親美政權,那前段時間美國及西方國家為什麼要敦促親近西方的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下台?
說到底,這些風涼話,不過是某些專制勢力混淆國際視聽的小動作而已。而且將強權和正義完全對立,更希望造成人們判斷的混亂。其實,大家知道,如果沒有所謂的西方強權,二戰中德意日法西斯將奴役全世界;沒有所謂的西方強權,冷戰不會結束,也許第三次世界大戰早就打響。而沒有這次聯軍的行動,利比亞的抗議民眾,恐怕早就血流成河!
故此,國際社會的公理還得所謂西方的強權來推動,那些名義上指責強權,而實質上對抗公理的人可以休矣!
(轉貼文章-2)
強權的鱷魚眼淚 奧德賽的黎明或黑夜?
【李鑑慧/成功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台南市)聯合報民意論壇】2011/03/28
美軍侵略伊拉克八周年之際,美法英展開名為「奧德賽黎明」之軍事攻擊,如同過去無數戰事,以人道拯救為名,行侵略擴張之實。
「人權觀察組織」早已示警,西方各國針對利比亞之盤算顯非一般外交常態。的確,面對阿拉伯世界一波波革命浪潮,不曾見到美國與歐盟之具體回應,甚且就在出兵利比亞的同時,葉門政府殺害數十名反對者,亦不見強權介入,對於沙烏地阿拉伯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聯合跨海出兵鎮壓巴林反對勢力之行動,更是不吭一聲。更為反諷的是,英法美向來是格達費的主要武器供應國;一方面販售武器給獨裁者,一方面卻又高喊人權與和平。在西方冠冕堂皇的人道修辭背後,我們見不到一致性的人道考量,卻只見到鱷魚的眼淚。
為何西方強權對於阿拉伯各國改革浪潮,採取如此不一致之態度?長久以來,美國與突尼西亞、埃及及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均保持良好關係,而這些國家也順應強權壓力,在國際貨幣基金「協助」下,走著自由經濟與私有化路線,實行不利於一般人民生計但卻圖利強權與自身統治階層之經濟政策。近幾年,利比亞雖與西方關係修好,但美國對其政權之控制,仍遠在其它阿拉伯國家之後,此次利比亞境內反對勢力之興起,正給予西方強權一絕佳機會,如同對付不聽話之海珊,欲除之而後快,進而扶植傀儡勢力,掌控此一中東重要產油國,建立區域控制。
對付格達費這等狂人,猶如對付海珊易如反掌,西方強權永遠不乏出兵藉口。但侵略伊拉克與阿富汗前車之鑑顯示,戰爭只會製造更多問題而無法解決問題。不管是內戰、國土分裂或部落式政治抬頭,乃至外國勢力佔領,都是此次軍事介入可能後果,徒然製造無盡災難。
面對可能來臨之更大規模衝突,利比亞邊境已出現大規模難民潮。但諷刺的是,此場侵略戰爭竟以「奧德賽黎明」為名,象徵一種歷經長久艱辛終得返鄉的人類千年大夢,寧不荒唐?
-----------------------------------
(附錄我(3/26)在他人文下的留言。人還是應該自許高些“aim higher”。)
貴文在評論上犯了幾點哲學上的謬誤:
1. 訴諸忠誠與權威(Loyalty and Authority)-- 純以美國/西方人的立場與利益為基點,無視他國歷史演變過程。
2. 雙重標準--北非中東局勢又再此證明了西方“民主與自由”的選擇性實行。
3.“Questionable Premise”--前提堪議-- 只要是美國/西方是強權,世界才會有正義與和平? 中東需有以色列,亞洲需有日本才能維持平衡?
4.“ False Dilemma”--偽兩刀論--這世界不是美國當老大,就必得是中共成霸權?
5. 訴諸無知( Ignorance)--無知為恐懼之母。 這世界如果沒有西方來領導,就會淪為共產主義和伊斯蘭統治的世界? 基於不斷被強化的假設--中國人,俄國人與穆斯林必然有稱霸奴役世界的邪惡野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