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9日 星期六

淘課狂潮 席捲中國

淘課狂潮 席捲中國
■摘錄天下雜誌第467期
圖片 1 / 3
哈佛大學桑德斯劇院講授「正義」的課堂畫面,該課程是哈佛大學史上最熱門的課程。(網路圖片)
這是四川小鎮27歲年輕人璽銳的世界:在距離波士頓和舊金山數萬公里外,用一個月的時間,靠著網路上完哈佛、MIT、耶魯及柏克萊最受歡迎的頂尖教授所教的基礎課程。 像璽銳一樣會「淘課」的,還不乏從北非的埃及、西班牙馬德里、巴西的聖保羅來的年輕人。他們發現世界太「平」了,平得讓他們不用花鉅資、不必舟車勞頓,就能在遙遠彼方,幾乎同步地把名師名校搬到螢幕或手機上,參與課程,吸收相同的知識。拜科技的進步與知識的無縫分享,一股跨時空的知識風暴成形。
帶動全球淘課潮的是麻省理工學院,它的開放式課程網頁(OpenCourseWare, OCW),目標是把課程與知識無償且系統性地向世界開放。當MIT把課程放在學校的網路上,已悄悄為今日的「淘課」撒下種子。
他們在上頭學習科學、歷史、藝術、親密關係、醫學解剖、金融、幸福學……,這種「隨時隨地都可學習」的威力,已讓不少學校與非政府組織(NGO)跟隨MIT的腳步。
在北京、上海、武漢等中國大陸一二線城市的上班族,近來出現一股學習熱,利用午休、下班時間在網路或iPad上淘課,想像自己沉浸在美國名校教室,上名師課程。
大陸學生不僅到美國淘課。大陸最大搜尋引擎百度,也把台灣開放課程網站做為聯結。台灣交大的開放課程就吸引許多中國學生,留言板有20%是來自中國。在大陸的搜尋引擎裡,網易、百度,或是社交網站人人網、開心網、豆瓣網,過去一年出現各種美國公開課程的欄目以及討論群。
一位網民開始接觸公開課程後寫下,「在中國,關係比實力重要;在世界,實力比關係重要。」有不少網民公開抒發相似的感受,他們發現得努力充實,才能在中國的社會裡生存。
中國網民眾多,最新數字已達4億5700萬(2002年不到6000萬)。在資訊被篩選的國度,年輕的知識淘金隊伍(8成集中在10歲到39歲),比任何世代都渴望分享、飢渴學習。淘課風暴在中國比起其他國家發出更強大威力的核心,源自由下而上的草根、自願的翻譯團隊。
2004年前後,中國網民為了學英語和外文、接觸國外世界,不少網民自行擔起翻譯工作。從個人到群體,成立字幕組,又稱漢化組,把各國電影、電視劇、遊戲,特別是美劇翻譯成中文。過去幾年間,已有人人影視(YYeTs)、TLF、網易等字幕組形成,每個團隊動輒數百人。
外人很難想像字幕組翻譯與傳播的力量有多大。他們可以將上市不到一個半月的遊戲破解、翻譯、修改字幕。也能在美劇播出後的八小時內翻譯完成、並上字幕。
在每個分享出的影片的最後,翻譯志工多半將自己的真名掛上,象徵榮譽與負責。而整個華人世界都受益於中國字幕組的分享。2009年因美國抓盜版,翻譯志工開始尋找新目標,於是找到開放式課程。
開放式課程在中文世界,最早是從2004年由台灣朱學恒開始,成為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邀請的對象,更多來自中國大陸。「我在大陸的大學展開超過40場的開放式學習沙龍,」朱學恒回憶,那時已感受到大陸勢不可擋的學習力道,「影視課程無法下載下來時,學生竟把所有文字印在報紙上,討論和分享。」
然而在台灣,他卻找不到一所大學或企業上班族願意辦這樣的沙龍。曾經,朱學恒花了四年時間跟耶魯等名校開會,請學校提供字幕、課程描述等,以便於課程中文化。當時他手上握有18門、近400小時的耶魯開放課程,苦等不到政府或企業資源。
反倒是大陸的字幕團體、大型網路平台,轉向朱學恒索取課程翻譯。去年開始,中國架起數個重要網路公開課程平台,如電驢(VeryCD)、網易公開課程,掀起淘課風暴。目前光是每天從網易IP上瀏覽公開課程的人次就有25萬。網易2月份在蘋果系統裡的iPad與iPhone,推出公開課程的中文軟件,結果,三天內就排到iPad中文軟件的第一名。
哈佛正義課 走紅20年
波士頓的哈佛大學是個充滿自信、傲氣又帶點貴族的學校。但在這個殿堂裡,連續20年最受歡迎的課程不是金融或管理,卻是一堂1000人在大劇場裡共修的「正義課」。
「正義課」聽起來學術又艱澀,但這位教授了正義課三十年的哈佛政治系教授沈岱爾(Michael Sandel)卻讓它栩栩如生。近來他的課因開放課程分享到全世界,使得學徒遍地開花。日本放送協會(NHK)與英國廣播公司(BBC)也陸續播出他課堂演講。
今年3月,他的新書《正義—一場思辨之旅》將由雅言文化出版,在台灣問世;而這本書全球已經有15種語言版本,在中國、南韓、日本熱賣;他的課程錄影更是透過網路,被淘課族做為滋養靈魂的雞湯。
正義課走紅有兩個關鍵。一是他擅長以蘇格拉底式的問答法進行教學。他總提出問題,把學生丟到真實世界的情境裡督促辯論與思考。
正義課在此時風靡全球的另一關鍵,則是世界正處於一種怨懟不公、譴責不義的狀態。正義感是把兩面刃,它造就席捲阿拉伯世界的茉莉花革命、鼓舞反國光石化的年輕人上街頭,它也能在歐洲造就一群因經濟剝奪感產生的新納粹。
這堂課在青年間特受歡迎,因為在失業率動輒10%、貧富差距拉大、環境惡化的愁雲慘霧下,沈岱爾提出何謂公平正義的提問,深深挑動年輕人的神經。
課堂表演 學生最愛
MIT的物理學教授列文(Walter Lewin)的物理學就成為經典。73歲、滿頭白髮的他被「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and World Report)稱為「物理學的超級明星」,因為他的初級物理學課程早在2000年就透過MIT的OCW廣泛流傳,是OCW領域最早的明星教授。
光是Youtube這一個平台,三年來已經有接近280萬人次瀏覽過這個課程。根據列文自己的統計,每天就有300人看他的課程,而他的信箱總是塞爆來自世界各地人們的電子郵件。
他課程的特色就是把枯燥的物理學轉化為繽紛的表演,他做過的瘋狂表演包括了,在課堂擊發一把來福槍,以計算子彈的行進速度,以及用一個足以撞爛他臉頰的鐵球在自己面前晃盪,以證明鐘擺原理的正確。列文自己說,每場課程,他事先會在十天內演練三到四次,以確保實驗不會出錯;所以他說,這確實是一場表演。
像列文這樣大膽又創意的教學方式,啟發了眾人,特別是習慣傳統教育的華文世界。
2004年第一個把開放課程傳布至中文世界的朱學恒不諱言,「開放課程讓台灣和大陸教育界非常害怕,主要是帶來:競爭。」
不久前,中國搜尋引擎平台「網易」,其創辦人丁磊就要求未來的新進員工得看完MIT計算機科學導論,這是他目前淘課至今,認為教得最好的計算機課程。個人與企業學徒的淘課潮,使得老師們不得不變。光看MIT這十年間,上傳的免費課程達2000多門,全校大約700名、占了師資八成的老師們,參與開放式課程網頁。他們甚至依照不同學習需求增設深入的OCWScholar、淺顯易懂的OCWHighlightsforHighSchool網站,年度成本大約 350萬美元,就是希望把課程活靈活現展示在世界學徒面前。淘課潮從一個個的個體引爆,但群體的力量,卻隱隱指向社會與國家知識量的重新洗牌。
中國是最明顯的例子。
2004年時,MIT開放課程最大的使用國家,台灣占據美國之外使用量最大的第二名,僅次印度;而最新統計,中國躍升為第二名,MIT五分之一的點擊率來自大陸。
每年拜訪開放式課程網頁的中國學徒,從2003年的7萬4000人次,到2010年已增為177萬人次。
朱學恒指出,中國在過去兩年間,快速從歐美名校中淘課,並加以中文化,已快速累積大陸年輕人的知識量。他相信以這種速度下去,中國會加速其文明與企業的競爭能力。
這是一個新世界:數百萬淘課族,狂歡至喜地挖寶,在網路沉默的力量中,延展知識網絡,然後大聲向體制內的知識展示,自我學習帶給他們的滿足與力量。
(大陸新聞組整理)
網路課程最受歡迎排行榜
一、iTunes U. Top 10 精選課程:
■ 大老闆必修課程,波因特學院
(What Great Bosses Know, Poynter Institute)
■ iPhone應用發展,史丹佛大學
(iPhon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Stanford University)
■ 正義學,哈佛大學
(Justice with Michael Sandel, Harvard University)
■ 睡美人,皇家歌劇院
(The Sleeping Beauty, The Royal Opera House)
■ 耶魯創業講座,耶魯大學
(Yale Entrepreneurial Institute, Yale University)
資料來源:蘋果iTunes University(2011年2月)
二、YouTube MIT頻道,最多人點閱影片精選:
■ 計算機科學及編程導論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and Programming)
■ 電磁學(Electricity and Magnetism)
■ 古典力學老師列文教授賣命演出
(Walter Lewin Promo)
■ 微分方程式(Differential Equations)
■ 電路與電子學(Circuits and Electronics)
資料來源:YouTube MIT(2011年2月)
三、「網易」公開翻譯課熱門課程:
■ 親密的關係:家庭與夫婦心理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 公正—該如何做是好,哈佛大學
■ 哲學—死亡,耶魯大學
■ 幸福課,哈佛大學
■ 金融市場,耶魯大學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