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9日 星期六

郭崇倫專欄-茉莉革命的代價:原油

雖然都是茉莉花革命,利比亞的人民革命,與之前的突尼西亞、埃及都不同,後兩者的關鍵在於群眾占據首都廣場,軍隊不敢,或不願鎮壓,以和平方式逼原統治者下台,達到更換政權的目的,而利比亞則有分裂的國家認同,東部宣布獨立後,進軍西部的首都的黎波里,雙方以暴制暴,格達費使用飛機火炮殘酷鎮壓,人民群眾也用劫掠到的軍火還擊,現在已經進入內戰階段。

     但利比亞革命還有全球重要性,因為不能輸出原油,市場憂慮會供應短缺,導致油價大漲。

     反政府力量現控制了東部的原油輸出管線與港口,他們對西方公司與格達費政府,從開發油田中瓜分獲利,非常不滿,他們認為格達費政權在東部沒有任何建設,東部人民享受不到任何好處,大部分工人都來自國外,所有油氣財富都被偷走。

     因此革命一起,群眾首先搶劫外籍公司與外籍工人住家,第一起襲擊事件發生在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中石油)的設施,中石油已開始撤出五家子公司近400名中國雇員,其他法國、英國、美國等跨國公司也紛撤離。

     班加西臨時政府成員25日更表示,他們正針對過去合約做檢討,「如果油田合約條件不公平,或涉及官員貪汙」,他們不會承認目前合約,並保留重新談判的權利。

     原油也同時做為施壓的武器,先是東部Al Zuwayya 部落領袖廿日威脅,如果利比亞政府不停止鎮壓示威者,他將號召群眾在廿四小時內,切斷對西方國家的原油出口。

     格達費也不甘示弱,據曾任過CIA幹員的時代雜誌專欄作家貝爾表示,接近格達費的人向他透露,格達費已下令炸毀油管,切斷供應,不惜玉石俱焚,以向部落與全世界表達決心,沒有他,這個國家將淪為無政府狀態。

     利比亞的現況仍然混亂不明,只知道反政府武力正往首都逼近,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制裁格達費政權決議,而格達費仍然困獸猶鬥,分發武器給民兵,堅持不主動下台,宣稱死也要死在利比亞;炸油管,以他的個性是有可能做得出來,他曾經說過:「利比亞是我創造出來的,我也可以毀掉」。

     利比亞油產量其實並不大,每日170萬桶,即使全部停產,也不到全球日產量的百分之2,但是利比亞的油是含硫量較低的輕原油,比較適合煉成汽油、噴射燃油、柴油與煤油。雖然沙烏地已同意增產補足差額,但沙烏地生產的多是含硫量多的重原油,目前許多國家的煉油廠無法處理,提煉起來成本高,所以對利比亞原油有依賴性。

     近日動盪的國家:包括伊朗、阿爾及利亞、葉門等加總起來,受影響的原油產量,高達全球總產量的十分之一。而未來茉莉花革命擴展下去,沙烏地的動盪,將是油價的關鍵,沙烏地每日產量860萬桶,是全球的十分之一,其400萬桶的閒置產量,更是油價漲跌的緩衝機制。

     近日巴林的革命進程,是觀察沙烏地變化的指標;目前巴林被統治的多數什葉派,已取得上風,少數遜尼派的統治階層節節退讓,巴林王室已釋放政治犯,願意修憲。

     沙烏地王室與巴林王室同是遜尼派,而沙國東部與巴林接壤的省分,既是原油產地,又是什葉派聚集地,巴林革命會不會擴散到沙烏地?沙烏地的國王與王儲都已經年過80,還有沒有能力應付這個危機?

     許多人都小看中東原油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他們認為全球經濟已有很大轉變,原油所占的比重下降,而且許多國家都有相當儲備,據估計,全球原油儲備共有43億桶,約可以供應全球消費50天;然而這50天的儲備量,可以應急,不能解決問題。

     隨著全球經濟規模的擴大,雖然原油運用效率提升,但原油需求仍然增加,除了歐美經濟復甦,亞洲經濟更是快速增長,去年需求增幅就達每日270萬桶,今年預估平均每日還要增加170萬桶。

     過去因為戰爭導致中東原油上漲的例證不斷,以巴衝突導致石油禁運,伊朗革命、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伊朗為例,革命前每日有600萬桶出口,革命後即使現在,最高不過370萬桶。

     北非與中東革命後,新政權會不會繼續歡迎外來投資者,是否採取收歸國有的措施?都還很難說,原油市場的憂慮不會因利比亞情勢穩定,就消除的。這也是革命所必須付出的代價。(chenlungkuo@yahoo.com

4 則留言:

  1. 如何打破美元主宰世界?

    回覆刪除
  2. 中东的石油好像是美国的。

    回覆刪除
  3. 原来是这样呀!茉莉花就是要把国家炸的稀里哗啦,炸的老百姓无家可归,炸出一个人为的“民主”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