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仁賢 2011/03/17
歐美政治人物透過媒體一致表示,北非人民展現了追求民主的力量,但真的嗎?北非人民要求的是西方社會的民主發展模式嗎?
民主其實有著許多不同的概念與定義,各國因文化差異,內部民主機制的衍生與變遷也因此變得多元且有不同的觀點。但國際媒體卻時常喜歡用民主二字來概述問題的本質,讓人容易失焦,偏偏民主也是一個令人迷惑的字眼,容易讓人相信民主可以快速地解決問題。而當多數人失去抓住問題本質的最後,問題不僅無法獲得解決,權力相對弱勢的老百姓也往往都是最後的受害者。
北非人民正陷入這樣的困境。自突尼西亞的第一把火開始,從北非最西邊的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埃及、沙烏地阿拉伯、約旦、葉門、阿曼、巴林、卡達、西岸及加薩走廊、伊拉克,一路延燒至伊朗,已歷經十餘個國家地區了。
歐美政治人物透過媒體一致表示,北非人民展現了追求民主的力量,但真的嗎?北非人民要求的是西方社會的民主發展模式嗎?北非的怒火,更讓人理解到,北非伊斯蘭權貴王室政府過去與歐美長期的共生關係,是如此的脆弱與諷刺。如此的民主還真是廉價!
歐洲大學中東伊斯蘭事務專家奧力耶‧羅伊(Olivier Roy) 教授,3月3日 發表了一篇立論精闢的分析。他認為:「現在最重要的觀察是,這場動亂將會給西方強權在此特殊區域上帶來何種戰略上的變化。」他相信,西方強權紛紛表態支持民主的一方,其主要用意不過是要儘速將動亂局面穩定下來,不致衝擊其他阿拉伯國家王室政府的穩定,甚至最終影響以色列安全。
這其中的擔憂是在於,長期採取親歐美且與以色列和睦的遜尼派王公貴族們,若被多數的什葉派人民推翻,未來的什葉新政權很有可能會與伊朗(目前中東唯一什葉派政權)沆瀣一氣,甚至效仿伊朗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敵視西方,更由於巴勒斯坦問題,威脅到以色列的生存。
不要忘了,在伊斯蘭世界中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穆斯林兄弟會,縱然許多學者現在對她有許多不同的見解,但至今她仍被美國務院認為是一恐怖組織,就是因為其組織目標仍在致力於依伊斯蘭教義建立起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而兄弟會其實也仍把美國視為敵人。美國參議院國土安全與政府事務委員會在2008年7月針對穆斯林兄弟會作了一份報告。報告結論清楚建議美國行政當局,從國家反恐的角度,美國仍應視穆斯林兄弟會為戰略敵人。
美國可不想看到,1979年伊朗革命事件重演,也不想看到被視為恐怖組織,誓言消滅以色列的哈瑪斯組織,於2006年合法贏得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政權的案例再度發生。北非動亂發展至今,美國因此一直小心謹慎的回應,不願一不小心吹皺一池春水,刺激局面擴大。911事件後,美國在北非與中東地區的石油、反恐、圍堵伊朗勢力,才是美國關心的戰略利益底線,不是民主發展的前景。
伊斯蘭對西方現代文明的不信任,甚至是敵意(例如自由言論. Freedom of Expression),終歸會是阻礙北非伊斯蘭諸國走向西方民主模式的因素。未來北非各國內部有關伊斯蘭民主的辯論肯定少不了,但如何走?羅伊 教授相信,北非各國終會走向具有開放,符合新世代要求,但又具威權特質,符合伊斯蘭傳統的政治體制(open but still authoritarian)。
回顧歷史,歐洲自宗教革命、海外殖民擴張、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等事件後,歐洲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所代表的伊斯蘭文明之間的戰略關係,逐漸產生了逆轉。 伊斯蘭文明在歐洲海外殖民、軍事掠奪擴張因素的壓迫下,開始由顛峰走向衰落,直到二戰後因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伊斯蘭民族才又贏得獨立自主的地位。
面對歷史上西方資本主義式的掠奪及不公平待遇,加上20世紀後以阿戰爭的失利與美國不正義的中東政策的影響,多數伊斯蘭人民心中普遍形塑了反美反西方的心理。911事件後,美國有意無意的妖魔化伊斯蘭文明,更是讓伊斯蘭人民深覺受辱。
世界伊斯蘭聯盟祕書長阿卜杜啦‧圖爾基博士(Dr. Abdullah A. Alturki) 在911事件發生後,曾嚴厲指控美國及其盟國企圖利用911事件激起西方基督教世界對伊斯蘭文化的誤解與偏見,製造矛盾與對抗。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姜明新研究員認為,「文明相對衰弱、社會經濟發展不足、經濟與現代化發展受挫等因素,讓全球穆斯林陷入了迷惘與苦惱之中」。在歐美經濟全球化發展的當今,多數伊斯蘭國家經濟發展被邊緣化的威脅,更對伊斯蘭人民的世界觀發展有著不利的影響。
亦如基督教所宣揚「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真理,在「真主」的面前,人人也是一律平等公平的。所以在面對權貴貪腐、高漲失業率、生活基礎設施缺乏(水、電、交通運輸、醫療服務等)、貧富差距、農村破敗落後,這些在真主面前宛如不公不義的罪行時,拜現代手機網路科技之賜,北非年輕人的這把怒火燒的猛烈快速。
未來北非的伊斯蘭領導們只有儘速回應人民去改善民生、發展國民經濟、消除貪腐、縮小貧富差距的要求,才能抓住這次問題的本質。如此也才有利於伊斯蘭民主發展道路的鋪展。「吃飯皇帝大」(台灣閩南俗語),有飯吃、有工作才是首要,若社會上儘是不公不義之事,多數年輕人又找不到工作來養家活口,這不官逼民反也難! 根據美國智庫布魯金斯機構(Brookings Institution) 的報告,北非及中東地區必須在2020年之前創造出至少5千萬的工作機會,才足以因應年輕人口增長的工作需求。報告說,這會是此地區下一個十年的重大挑戰。
另外,北非伊斯蘭政府也必須儘速改善長久以來仰賴單一資源發展的經濟結構模式。非洲國家由於長期仰賴自然資源開發為核心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自然環境不僅無法獲得有效的治理,獲利也無法獲得有效分配,來提升國民整體生活水平,致令貪腐叢生。況且石油控制權多數掌控在歐美跨國公司手裏,國民經濟的提升根本有限,自然資源開發屬資本密集型的產業,對國民就業的吸納其實是有限的。多數經濟學家建議,非洲伊斯蘭國家必須積極發展以製造業為主的第二產業,來迅速累積國民財富,擴大就業人數,來舒緩貧富差距。
具伊斯蘭特色的民主道路絕不是輕易的,也唯有伊斯蘭人民自己才能尋找出自己的道路。文明不必然會產生衝突,但歷史的糾葛仇恨與權力的考量,讓人必須小心謹慎地去回應問題。所以,民主絕不是一句便利商店式的口號。
好文!!!
回覆刪除“911事件後,美國在北非與中東地區的石油、反恐、圍堵伊朗勢力,才是美國關心的戰略利益底線,不是民主發展的前景。”